延安信息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延安 [切换]
    信息分类
    延安分类信息网 > 延安热点资讯 > 延安知识百科 > 延安人文历史 >  毛教员在延安参与创办、参与教学的学校

    毛教员在延安参与创办、参与教学的学校

    时间:2023-11-25 20:08:52  编辑:搜小巴  来源:网络收集  浏览:353次   【】【】【网站投稿

    在网络上,年轻人往往称毛泽东同志为“毛教员”。

    他曾经说过,什么主席、领袖、统帅、导师,“讨嫌,统统去掉,我历来是做教员的,以后还是只做教员!”

    其实,早在延安时期,教员这个称呼就传开了。当时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办学校、给学员上课。

    毛教员的讲课非常精彩,同志们非常喜欢,所以每次他来,大家都高呼“请教员同志给我们上课”。

    本文主要分享毛教员在延安参与创办、参与教学的学校那些事迹。

    1、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

    抗大的领章

    延安学校(毛教员)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专门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是延安最有影响的学校。

    它的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20日改名,简称“抗大”。

    抗大的学员,一部分是从部队中抽调的红军军政干部;一部分是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的知识青年。

    毛教员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认为“这是共产党的大事,不是小事”,一定要抓紧抓好。

    他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抗大的证章

    延安学校(毛教员)

    抗大一分校的证章

    延安学校(毛教员)

    全面抗战的八年中,抗大先后办了八期,总校和分校共培养出二十多万干部,大多在各条战线上成为骨干力量,对争取抗战胜利,对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陕北公学

    随着形势的发展,来延安的青年越来越多。一所抗大已不能满足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新的学校——陕北公学。

    陕北公学的毕业证书

    延安学校(毛教员)

    这所学校1937年7月成立,9月开学。由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张云逸、成仿吾等人筹办,艾思奇、何干之、何思敬等著名学者任教。

    陕北公学是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学校。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有工人,也有农民;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有红军,也有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的干部;有十几岁的青年,也有年过半百的老人。

    毛教员对陕公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

    陕公是全中国的缩影:“陕公是代表着统一战线,陕公是一幅进步的缩图”。

    陕公前后办了近四年,培训出一万多名干部。陕北公学更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延安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

    3、鲁迅艺术学院

    延安鲁艺的校徽

    延安学校(毛教员)

    鲁迅艺术学院是毛教员发起创办的,倾注不少心血。

    鲁艺是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的学校,由沙可夫、李伯钊等负责。

    毛教员非常钦佩鲁迅,说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一九三六年,中共中央派冯雪峰到上海去工作。行前,毛教员和他长谈了一次,嘱咐他一定要好好团结鲁迅先生,因为他是一面大旗,能够唤起民族的抗战热情。

    毛教员经常用鲁迅的精神来教育青年和文艺工作者。在延安期间,鲁艺培养出一大批文艺干部,创作出一大批宣传抗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发动和组织群众起了重大的作用。

    4、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的校徽

    延安学校(毛教员)

    1941年7月13日、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决定将泽东青年干校、中国女子大学(1939年7月成立)、陕北公学院(1937年7月成立)三校合并,命名为延安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赵毅敏为副校长。

    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940年5月创办于延安,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用毛教员名字命名的干部学校,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

    中国女子大学:1939年7月创办于延安,是一所专为培养女干部开设的大学。"女大"的教育方针以毛教员制定的"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针,提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风。毛教员曾亲自为"女大"讲中共党史课。

    三校合并后,延安大学下设社会科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俄文系、英文系、体育系、中学部。全校学员800余名。校址在女大旧址王家坪。

    5、中共中央党校

    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的校徽,左下方是繁体的“学习”二字

    延安学校(毛教员)

    延安时期的中央党校,是为我党培养中高级干部的主要学校,是运用马列主义教育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

    1933年3月,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标志着中央党校的诞生。

    从1935年11月党校恢复起,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在陕北历时11年3个月,曾为我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领导干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教员为中央党校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并于1943年3月到1947年3月亲自兼任校长。

    6、延安马列学院

    延安马列学院,全称马克思列宁学院。1938年5月5日,即马克思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延安成立。

    校址设在延安城北七八里的蓝家坪,土石山上的一排窑洞就是校舍,同杨家岭隔延河相望,党中央负责人之一的张闻天兼任院长。延安马列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创办的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为重点的干部学校。

    学院从1938年5月开办起到1941年5月改组时,共招收过5个班即5期学员,加上为准备参加党的七大代表专门开设的两个班100多人,前后共招收学员约八九百人。

    学员的基本构成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参加革命战争多年,或在国民党统治区做过多年地下工作的老干部,其中不乏很有资历的红军指挥员和地下党的领导人;另一部分则是一二·九运动后入党的知识青年,而这部分人在入学之前,绝大多数先经过抗大、陕北公学、中组部训练班以及中央党校的短期学习。

    1941年5月,马列学院改组为马列研究院。7月,改组为中共中央研究院。1943年5月,研究院并入中共中央党校,为该校的第三部。

    7、延安中国医科大学

    延安中国医科大学王清如的毕业证

    延安学校(毛教员)

    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在江西瑞金建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卫生学校。

    1936年10月,在王斌校长的带领下,该校随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

    学校迁至延安的柳树店后,毛教员和中央领导多次到校视察。

    1940年,毛教员提议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并为该校第14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毛教员的这个题词,至今依旧是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

    8、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

    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证章

    延安学校(毛教员)

    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城南关街南桥山上。

    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从1940年4月开始筹建,于当年7月1日开学。1944年5月,行政学院被合并到延安大学,改为延大行政学院。

    学院直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林伯渠兼任院长。李六如、王凌波任副院长。学院分设政治处、教育处、总务处等。学院的宗旨是为边区培养政治坚定、廉洁奉公、新民主主义的行政工作干部。


    总之,毛教员在延安亲自领导开办的学校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青年干部训练班、中国女子大学(这三校合并成“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合并到中央党校)等,即使不直接由他领导创办的学校,也深受他的影响。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延安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soubaba_com加小编好友,注明搜巴巴延安,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

    【搜巴巴】